北京工信国际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Beijing Gongxi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咨询电话
010-53930089

人物专访|设计的战略思考:从“设计强企”到“设计强国”

发表时间:2024-04-11 15:44来源:《艺术与设计》杂志

IMG_0362.JPG

第六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论坛现场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等机构近日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超过120,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居于较高水平,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稳中有进。而制造强国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设计与创造能力的支撑。国际经验充分证明,创新设计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世界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始终高度重视设计对产业创新的重要作用,把设计竞争力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是制造大国,工业增加值从19921万亿到202240万亿,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处在全球首位。我们生产了全球30%的箱包、60%的鞋帽、65%的智能手机、80%的个人计算机,还有85%的家电产品。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在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中高端产品的比重在逐年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在2023年的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强调:我国制造业门类非常齐全,现在要努力的,就是全面提升,过去的中低端要向上走,布局高端,高质量发展就要体现在这里。我国正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那么如何推动工业设计发展来服务制造强国建设,这是我们需要系统回答的问题。


IMG_0353.JPG

第六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展览现场



如何认识设计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作用?


从实践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工业设计能力越强,其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制造业创新能力就越强;其所激发出的产品价值力与市场驾驭力就越高;其工业创新动力与市场竞争能力就越活跃。推动我国设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核心目的就是推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制造强国转变。对于如何迈向制造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转变的论述,科学地阐明了创新、质量与品牌这三个制造强国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中国品牌转变。那么,设计服务制造强国这一目标,就是要从设计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其在三个转变进程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


首先,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转变进程中,设计是关键。中国制造阶段,设计可不必在我,然而在迈向中国创造阶段,设计要实现创新在我、源头在我、前沿在我、资源在我,设计要充分发挥引领制造、提升制造、优化制造的关键性作用,这是中国创造的持续动力和关键内核。


第二,从中国速度中国质量转变进程中,设计是支撑。速度体现我们造得多、造得快,然而质量则体现我们要造得精、造得优。因此,设计不是追求产品的,而是要支撑和保障产品的,通过设计生产的标准化流程、设计制造的关键性环节、设计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等,进而确保中国制造的产品品质。


IMG_0357.JPG

第六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展览现场


第三,中国产品中国品牌转变进程中,设计是路径。智能制造技术、绿色节能技术、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更多的是在解决产品的生产效率问题、生产成本问题和生产工艺问题。而设计从提升产品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向来赋能产品的品牌价值。一是设计将致力于提升产品的功能属性、科技属性,让产品更好用、更实用;二是设计将致力于提升产品的文化属性、情感属性和流通属性,让中国制造不仅可以彰显时尚、体现身份,在流通环节也更加保值,更有口碑。



政府推动工业设计发展的举措和效果


作为工业设计的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把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发展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在完善政策体系、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公共服务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例如,在2010年联合10个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在2019年联合12个部门印发了《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


此外,在推动工业设计发展进程中尤为重要的亮点工作就是开展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评定工作。从2013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每两年认定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截止到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共认定了六批共计415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其中,由制造业企业等单位设立并主要为本单位提供工业设计服务的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有377,面向市场需求提供工业设计服务的工业设计企业有38。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地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较多,这与该省制造业发展水平成正相关。而从行业分布来看,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工业设计服务业等行业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较多,体现了不同行业的发展对设计的重视和应用程度。


在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和认定工作的带动下,各省也陆续开展了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的认定工作。目前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的数量超过4400,其中制造业企业设立的工业设计中心突破4000,占比约91%


IMG_0358.JPG

第六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展览现场



设计强企设计强国战略


Q强国战略、强省战略、强市战略、强企战略作为名词常被提及,那么如何认识和理解设计与上述战略间的关系呢?


设计强企的角度看,政府部门经过10多年工作推进,更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重视设计、运用设计,从过去以技术战略驱动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创新战略,转变为以设计战略来驱动。制造业企业开始设立工业设计中心,开始重视工业设计在推动产品迈向高端,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设计强市的角度看,早在10年前,宁波市就出台了《创意设计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明确将产业化作为宁波发展工业设计的主要方向,提出通过工业设计产业全力打造设计强市新名片。北京、武汉、上海、深圳、重庆等市纷纷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通过抓设计这一关键核心变量,来有效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设计强产服务设计强市战略。


设计强省的角度看20224月,河南省委书记出席设计河南建设专题协商座谈会,强调要把设计河南建设放到现代化河南建设全局中审视和把握,前瞻谋划布局,聚焦重点突破,加快构建设计产业集群、产业生态,推动河南更多产品产业成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关键环中高端。20233月,黑龙江省委书记在主持召开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振兴行动专题办公会议上指出,创意设计产业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是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从省主要领导层面强调发展设计的重要性并不始于近几年,早在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就明确提出,要推动广东工业设计和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推进广东制造广东创造转变。实践证明,广东省迈向制造强省的过程中离不开工业设计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设计强国的角度看,提升设计能力是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大国不一定设计强,然而制造强国的背后一定是设计在有力地支撑,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既可以被称为制造强国,也同样拥有设计强国的美誉。所以,制造强国一定也是设计强国设计强国应该上升为国家战略,用强国战略的思维来加以推动。


IMG_0352.JPG

第六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展览现场



设计要服务大国外交战略


从设计工作本身而言,如何服务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如何体现建真言、谋良策、有作为,不仅是政策制定者、政策研究者需要考虑的事,对于广大企业管理者、行业协会负责人、高校学者和工业设计师而言,同样意义深远,大有可为。


例如,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始终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积极与东盟发展经贸投资合作关系,双方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贸合作格局。在产业合作方向,如何深挖合作潜力,探索合作新领域、新空间、新模式,需要双方同题共答。也正因如此,在2021年举办的第2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时任总理李克强正式提出了探讨开展中国-东盟工业产业设计合作,通过创新设计提升工业制造业产品价值


为了进一步落实这一要求,笔者联合多位专家向广西自治区政府提交了《以中国东盟工业设计合作驱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政策建议得到采纳。随后,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20239月,在南宁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首届中国东盟工业设计周同期举办,这一活动旨在聚焦中国和东盟国家创新设计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分析行业发展前沿趋势,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融通发展,致力于打造中国东盟工业设计领域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的产业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中国东盟工业设计政策、产业、技术、人才、金融等领域资源汇聚、合作对接。


诚然,在东盟、上合、金砖、一带一路等多边外交领域,围绕设计领域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设计合作,加快设计出海,将有力支撑和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擦亮中国制造这一靓丽名片的同时,让中国设计的新风采在全球舞台上得以绽放。


IMG_0360.JPG

第六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展览现场


总之,工业设计的春天已经来临,推动工业设计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要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设计在制造强国建设、服务大国外交中的作用。


为此,笔者愿与各方共同努力,为推动设计强企”“设计强市”“设计强省”“设计强国战略而不懈努力。




编辑|吉丽

排版|工信国际

图|第六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



来源:《艺术与设计》杂志202312第十二期第一卷第288

作者:田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北京工信国际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公司简介    公司文化    党建工作    团队介绍

(9:00-18:00)
010-5393008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1号院电子大厦2层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聚杰金融大厦908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