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观潮|覃京燕:设计怎么去影响新质生产力,就在于它如何去设想未来计谋天下发表时间:2024-07-23 16:55 覃京燕,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科技部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设计师、科技部建国七十周年用户体验设计师七十人称号、首届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科委杰出设计人才;担任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国ACM高级会员、剑桥大学CRUCIBLE国际联盟理事。 Q1. 谈一谈您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解? 新质生产力现在是大家都关注的一个话题,但实际上这个词的内涵大概在15年前的时候就开始提到。像人工智能、大数据,还有万物互联的这个网络,这些新型的技术,包括这个新型的智能材料,还有我们新型的能源技术等等,这些其实都催生了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的改变,然后我们的生产力在工具的变革之下也在发生改变。 最终就是我们的生产关系也在发生改变,它有特别突出的特点——我们现在的生产力,可以使得每个个体规模的生产能力的产生,就是“脱域加速”的一个变化。它甚至变革了我们的这种“三权”的关系,就是我们的所属控制权、分享的传播权,以及租赁的使用权,这“三权”的变化,最终引起了生产关系的一个变化。
其中,我们的生产者本身也在发生变革。我们为谁而去生产?然后生产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我们跟生产工具、生产力,还有生产方式、生产对象以及最终的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革?这个是我对它的一个终极的思考。 Q2. 结合您的经历,谈一谈工业设计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设计在我这里的定义就是“设想未来,计谋天下”。当然,我们需要给它一些设计的评判标准:我们的未来是什么样?然后你计谋之后的这种天下是什么样?我觉得设计的未来应该是美好、健康、永续的,如果它不美好、不健康、并且不可持续发展的话,其实你所设想的这个未来就非常不符合我们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愿景期待。设计怎么去影响新质生产力,就在于它如何去设想未来计谋天下。 这个计谋天下的过程就是把我们的愿景、想法、创意变成一个可以真正提供给用户的实物的过程,不管这个用户是人类也好,还是生物界里边的其它也好。设计跟其它特别不一样的一点在于它就是未来,我们尽可能通过设计的有意识的构想的活动和行为去促使你所设想的未来达到最大可能性的一个概率。你设计的这个未来是你之前的一个设计的呈现,可以被你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意识到、感知到和认知到,我觉得它必须是可信任的、可期盼的。 时间可以回到30年前的时候,手机可能刚刚出现,你有想过30年之后手机还是长这个样子吗?可能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讲,它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因为具体的产品的设计,可能受到“欧几里德体”的这样一个限制,使得它基本的样子,不会有太大的革新。 但是手机发生的改变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手机现在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具有生命体的这样一个样态了,它里边可以不断地去生成用户自产生的一些内容,并且我们通信、沟通的方式也发生了非常多样化的改变。我们现在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使得手机变成自己完全的一个智能体,这个AI的智能体甚至可以以手机为一个载体,具有五种身份:一个CEO来做战略决策,一个产品经理来决定我们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还可以有个设计师来设计达成目标的这个组织发展路径是什么、怎么样去达成目标、以什么样呈现的方式和感知的方式来达成目标。 它还需要有一个AI智能体来充当这个技术的人,通过它的生产力,包括内容生产力,比如说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文生图、文生影像等等。然后还可以在功能方面,通过产品的更多功能起到一个加持的作用;在媒介平台方面的话,一个人就可以拥有撼动全球的影响力,比如现在的网络自媒体等等这样一个传播。那么实际上这些,无论是它的产品的功能、规格,还是它的内容、服务、设计,以及它的系统、生态的这样一个媒介平台的设计,这三大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可以加注在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种手机上。所以这个就是技术所带来的这种新质生产力的一个体现,它跟30年前的手机——只能完成我们简单的点对点通话、点对点发一条短信的这些能力、手机通讯簿里边只能容纳150个人以下的联系方式,而我们现在的话,手机在不断地扩容,像微信里面的朋友可以到达1万,然后我们全球的所有人不超过六层关系,活着的人都可以依靠手机来关联上,像这些的话都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特别大的变化。 我们以前要去推广一个产品的话,会先去做充分的调研,然后知道我们的明确目标用户在哪里?产品功能需求是什么?可是现在,我们可能在做一个设计的时候,都不知道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但是我们透过很多的信息收集,包括用户跟这个智能体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才不断地知道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现在的这种创新的设计,还可以将硬件、软件、数据、算法、算力、安全、系统和生态这八大要素放在一起来去做一个创新设计,这跟之前我们单纯去做一个非智能体的实体产品,再到进入互联网时代,再到我们创造出来手机这样一个载体,再到智能手机,然后再到现在智能空间、物联网之下,万物互联在一起,万物智联在一起。 所以这个的话其实都是带来特别大的一个变化,它的核心就指向于我们的新质生产力的一个体现,就是说我们可以完全将之前纯粹的一个产品的批量生产,转向在互联网时代大规模客户定制的这种方式来去定制用户所需要的内容。再到现在,我们无论是从产品的功能,还是说它的内容、服务,再到它的媒介的平台和生态,这三大要素都可以借助于“柔性智造”的方式,使得我们现在的生产工具、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范式层面都发生巨大的革新,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目前对于新质生产力的最核心的一个期待。 Q3.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请谈谈您的理解? 新型工业化的话,我想在传统的工业化前面加了一个“新型”,它一定是有新的内涵的。这个新的内涵,我想是传统的工业化和现在新的“四化”产生了紧密的关联。“四化”就是我们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个“智能”是以人工智能为主的,同时还有人类智能,这个我称之为融合智能,所以这个新的“四化”使得我们传统的工业化产生了新兴的生产能力。 实际上新质生产力是可以极大地促进我们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的。新型工业化是能够在新型的技术加持之下,无论是通过和传统去结合,或者说以传统为主,然后以新型的技术来做辅助,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改变和更加和谐的一个生产关系的改变。 在这种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之下,需要遵循一些原则,遵循它的发展的一些律令,包括绿色律令和文明律令等。因为在新质生产力之下,其实我们产生了新的文明形态,就是数字生态和自然生态,它其实是会有一个重要的关系的构建。 在这里边,我们总体遵循的是“科技向善、人心向美”的这样一个方式,我们需要遵循它的科技的伦理和美学,来去使得这个技术最终导向于我们人类群体的对于真善美德的一个判断标准,或者说这个标准还不是很确切,应该是说我们的文明律令怎样去使群体人类能够可持续发展。 这里边我会提到五个“高”,首先我们需要有个高的信息维度,在一个高的信息维度就可以使得这个新型的工业化和我们新的“四化”产生更好的一个联动式发展。第二个,它一定是高感质(感质,也称为感受性,英文是qualia)的,因为它最终是面向我们群体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如果它能够带给我们个体的人和群体的人一种很高的感受性和综合价值,尤其是文化的价值、文明的价值和情感的这种价值,那么它的高感质会带来非常大的生产力的提升。第三个,它一定是高颜值的,因为颜值其实决定了很多的东西,它其实后边是有非常深奥的科学道理来去做一个支撑的。这个高颜值就在于我们对美的东西会有更强的一个包容、期待,然后更深的一个信任,并且会爱上它。这个可以超越非常多的界限,包括国家的差别、文化背景的差别、地域的差别。所以这个也是我们人类乐于看到的一个大同的世界,就像我们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它这里边一定是需要高交互的,因为构成新质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一定要进行一个高度的前馈和反馈的交互,这种交互能够带来非常多的顺畅的一个流动。最后一个它一定是高价值的,因为这个价值就在于说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意义和我们人类群体遵循的这种价值。
编辑 | 工信国际 文章版权为工信国际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版权声明丨本期推送中的图片来自相关媒体,小编综合整理发布,相关版权归创作者所有。编辑和发送本文仅出于分享和交流信息的目的。若有涉及内容版权问题,请创作者持相关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相关内容,谢谢! |